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总书记为我们的大学尤其是地方大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带来前所未有的自信。地方大学通过服务区域发展,在一流建设中同样可以大有作为。 一、一流建设的定位与坚守 一流建设的本质是内涵建设。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一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实现中国梦;二是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归根结底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这也充分体现了总书记所说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呼唤“一流”。以河南为例,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超过一亿人口、第一农业大省、第五经济大省。“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崛起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迫切需要创新驱动发展与一流人才,特别需要一流大学支撑。郑州大学“双一流”建设承载着中原大地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呼唤,承载着河南亿万人民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期盼,承载着地方大学由大变强的重托,承载着中原崛起、民族复兴的意志。 二、强化内涵建设和服务能力,着力建设一流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郑州大学要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要强化内涵,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步走”奔一流。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到2020年建成国家一流大学并形成整体发展布局,完成一流学科布局与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到2030年为全面发展阶段,建成国际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争取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本世纪中叶为快速发展冲刺阶段,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三项改革”促一流。围绕建设目标,推进五大建设任务,实施五大改革。结合地方大学实际,重点推动以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师资队伍、治理体系与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第一项改革是推动师资队伍的结构性改革,提升创新与服务能力。按照“高端突破、团队集成、青年培育、结构优化”的思路,首先是实施学科特聘教授计划,汇聚学术大师。其次是努力营造年轻人成长成才的环境,实施直聘制度等系列政策,鼓励年轻人成长,推进人才代际交替;三是实施法人学术单位制度,推进科教融合,制定科研编制发展计划,专职科研人员或以科研为主的教师达到1000人左右。改善结构,提高水平,显著提升创新服务能力。 第二项改革是推进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与文化改革,完善治理与服务体系。顺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学校一流大学发展实际,郑州大学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以一流建设为主线的学校转型发展思路。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知识体系与组织体系“双体系”建设,实施跨院系的集学科、科研、研究生培养一体的学科实体研究平台与学部制建设;利用地方办学优势,推进科教融合,形成新学科交叉发展优势;努力营造以学术大师为主导的学术发展本位与现代大学创新文化,通过文化引领推动社会创新发展。 第三项改革是推进人才培养的结构性改革,提供人才支撑。地方大学发展始终紧密结合区域发展需求。如何满足河南考生上高水平大学需求,如何助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台阶,这些都赋予郑州大学新的使命与任务。近几年学校着力改进办学与人才培养结构,并提出2020年本科生与研究生结构比例达到2:1的目标;作为地方大学,努力推进开放,实现在内地所有省市区招生以及港澳台招生布局;留学生达到1800人,来自80多个国家与地区,并推进海外虚拟研究院建设,国际合作培养博士生。着力推进研究型大学培养结构调整,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大学科”创一流。实施“6”+“3”方案,即以6个学科为代表的综合性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布局,和3个近期一流学科建设重点突破。在学科布局方面,坚持基本学术产出为基础,以发挥区域与学校优势、切实服务地方为原则,确立学科方向,凝练知识体系与学科群,搭建学科平台与组织体系,如中原历史文化,资源材料,(食管)肿瘤防治与转化医学,高效现代农业等。以学科为牵引,重构郑州大学三级学科建设层级,形成理、工、文、医、农协调发展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学科体系,支撑郑州大学一流大学建设。 三、秉持求是,责任担当 服务发展是一流建设的根本动力。服务地方是大学发展的外延,而一流大学建设的本质是内涵建设。外延为内涵提供方向、空间和动力。地方大学与区域发展有着天然联系,立足区域发展,回应和服务国家与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需求,是地方大学的特色和优势,更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强大动力。 一流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更是责任担当。一流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完成。不仅要做出艰苦努力,更要实事求是,顺应国家发展,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我们要通过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回应现实问题,提供中国答案,形成中国特色的知识传承与人才培养体系,贡献世界一流学术,培养世界一流人才。(郑州大学校长 刘炯天)
2024/8/8 11:42:14
2024/6/16 11:51:01
2024/6/10 21: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