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灯榜志愿 > 资讯 > 云南
云南民族大学:“活”起来的思政课让“石榴籽精神”牢牢扎根
时间:2018/4/13 22:41:11 浏览次数:

咦?身穿民族服饰的他在干什么呢?他是云南民族大学的一名学生   在用民族语言宣讲十九大精神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这名同学是云南民族大学“党的十九大精神民汉双语宣讲团”的一份子。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云南民族大学组织11个民族的12支少数民族语言宣讲团分赴各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双语宣讲,不仅获得了干部群众“及时、鲜活、接地气、还想听”的点赞,也让年轻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们在基层得到了锻炼。你知道吗?   组织学生到边疆民族地区参加实践活动   是云南民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亮点之一   更多精彩,一起了解一下?在大学课程设计中,有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   这门课关系到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思政课该如何教、怎么学,才能真正让大学生们入耳入脑入心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云南民族大学就用自己的方式让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并通过思政课这个平台,让56个民族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民大的思政课吧 !   “同学们,大家有看《厉害了,我的国》吗?”   “里面可是有我们云南的身影哦”   “尼珠河大桥、溪洛渡、澜沧江,有你们的家乡吗?”   ……   “影片中有一句话说得好,只要是你能想到的,我们国家都能做到!”《湄公河行动》《人民的名义》《厉害了我的国》……这些热门的影视作品,能运用到思政课上吗?当然可以!   如今,在民大的思政课上,老师常以正在热播的影视作品与同学们进行课堂互动教学,用新颖的授课方式,努力撕掉思政课“无聊”“枯燥”的刻板标签,以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向着“有趣”“有料”迈进。不仅如此,为了让同学们更贴近时事,学校还经常邀请少数民族专家学者进校园讲故事、作报告、交朋友,为广大学生做专题讲座,以自身丰富的人生经历及非凡的个人业绩,教育引导各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祖国观、宗教观。为了方便师生随时随地开展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习,学校创建了“民大党建”APP,开设了“民族团结教育”,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势与新媒体、新技术有机地融合。此外,针对思政课全面进入网络化、移动化、数据化、个性化的特点,云南民族大学一直苦练内功,建强“三支队伍”。   ◆第一支队伍,打造以中央“马工程”高校思政课课题组首席专家为带头人,由省内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家组成的国家级专家团队。   ◆第二支队伍,打造知民族、爱民族的班主任和辅导员团队。   ◆第三支队伍,打造熟悉网络、熟练运用新媒体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苏丽杰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要努力塑造一批具有人格魅力、学术魅力、教学魅力、语言魅力、技术魅力的‘五魅力’教师队伍,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和教师的的成就感。”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地处边疆的民族性大学,去年,云南民族大学在思政课教学方面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两名教师获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一人获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年度影响人物,成功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授权单位和云南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民族大学姓什么?姓民族。团结、进步是民大文化的精髓。团结是民大立身之魂,进步是民大发展之魄。选择云南民族大学,就是选择主动担当起民族团结进步的责任。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各民族学生要鱼水交融。”这是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陈鲁雁在去年秋季学期开学时为新生们上第一课时说的话。在云南民族大学,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自2016年招齐56个民族的学生后,民大每年开学都由学校党委书记为新生作“民族团结进教育”主题的“开学第一课”,使各民族学生认识到民族问题的长期性、特殊性、复杂性,认识到民族类高校独特的地位和特殊贡献,筑牢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为让同学们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大还开展了“嵌入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将学生按照民族成分进行混合编班、混合寝居,促使不同民族学生成为好朋友、好同学、好舍友、好邻居,促进思想交流、情感交融和价值认同。   在云南民族大学,许多宿舍都是由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学生组成的,在这个“小家”里,同学们之间就像亲人一般,相互了解、互相学习、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为了“小家”更加美丽,有的宿舍还进行了“装修”。这间宿舍的同学们各自发挥手艺,用少数民族图腾、纹样装饰了宿舍的窗户、门、柜子等地,增添了宿舍的民族韵味和风情。   民大学生阿丽努尔?阿力木说:“在这里,56个民族的学生欢聚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沐浴着党的民族教育政策的阳光雨露。在这里,开学上的第一课,是学校党委书记给我们上的民族团结教育课,教导我们要把民族团结当成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好,主动担当起民族团结的光荣责任。我们宿舍的六个姐妹,来自6个不同的民族,在我们宿舍怒族、傈僳族的小伙伴教我弹吉他,我教他们跳新疆舞蹈,宿友就是彼此最亲密的家人。”   在云南民族大学学习与生活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听听同学们是怎么说的。从2015年开始,云南民族大学就采取了上门招生、政策倾斜等一系列措施,招齐了全国56个民族的学生。为了让同学们更有责任,更有担当,学校打造了一系列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投资建设了“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民族博物馆”,新建了校史馆。此外,还举办了如“万人元旦篝火晚会”“民族服装秀大赛”“民族节日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信。随着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在经济、文化、商贸、旅游合作加强,“小语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云南民族大学南亚学院开设了7个非通用语种(泰米尔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尼泊尔语、僧伽罗语、普什图语、孟加拉语)本科专业,成为云南唯一一所拥有南亚国家7个非通用语种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   谈起学习“小小语种”的感受,同学们是这样说的——   2017级泰米尔语专业杨宇超说:“首次打开课本看到泰米尔语有247个字母时,我着实被吓了一跳,但通过对18个辅音字母的学习,我发现有规律可寻,对这门语言的兴趣更加浓了。初遇泰米尔语,有点小激动小兴奋,相信以后会遇到更多美好和惊喜。”   当然,民大的“不一样”,岂止是有“熊猫语”,云南民族大学还有一个高校太极国际联盟。在“一带一路”建设和澜湄合作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整合各方资源、挖掘太极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进一步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3月30日,云南民族大学携手南亚、东南亚和国内部分高校共同倡议成立“高校太极国际联盟”。   此外,云南民族大学还拥有全球第一所印度本土以外的瑜伽学院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民族大学还有一个值得期待的澜湄国际职业学院。2017年12月17日,澜湄国际职业学院在德宏州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奠基开工。   澜湄国际职业学院由云南民族大学和瑞丽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为公办高等本科职业院校,是云南民族大学的二级学院。   学院将重点培养与澜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关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突出国际化、沿边性、应用型的办学特色,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包括国内国际本专科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培训等。想知道民大的未来是怎样的吗?   日前,云南民族大学正式发布《云南民族大学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规划方案》。   建设目标是这样的具有民大stlye的思政课,不一样的云南民族大学,是不是很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