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灯榜志愿 > 资讯 > 福建
福州大学
时间:2009/9/17 22:57:14 浏览次数:

一、学校简介

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

进入新世纪,福州大学正致力于由教学主导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努力把福州大学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学科相对优势,体现教学研究型办学特色和开放型办学格局的我国东南强校,为我国和福建省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 学院设置

学校设有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信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软件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工程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至诚学院、阳光学院等21个学院。1个化学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不含拟自增列专业)、,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3个硕士点(不含拟自增列专业),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即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和工程硕士(含14个工程领域),1个国家重点学科,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5个国家级“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个“全国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3个省级重点学科,61个本科专业。

● 办学规模

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30000多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900多名,另有独立建制学院学生7000余名,成人教育学历类学生6000多名。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64000余名。学校为国家教育部批准可招收外国和港、澳、台地区本科生、研究生的高校。

● 校党政领导

校党委书记王豫生研究员,校长吴敏生教授,校党委副书记叶辉玲研究员、林翔研究员,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新民研究员,副校长陈国南教授、房贞政教授、付贤智教授、范更华教授。

● 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3300多名,专任教师、专职科研人员1700多名,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70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含双聘院士2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8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优秀专家32名,闽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4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 6名,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8名,博士生导师120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5名。

● 科研成果

全校现有1个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分析测试中心,4个省重点(开放)实验室, 1个设计院。近五年来共承担科技项目2350多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重大贡献奖1项,省部级一、二等奖41项。近年来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科学实验技术论文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有903篇,论文收录和引用情况在全国高校排名稳定在前49至66位。

● 对外交流

先后与美、英、德、法、日、韩等国家数十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与英国赫德福特大学、德国莱法州合作项目正式启动,与英国Ulster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项目正在进行。积极开展中西文化交流,由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施舟人先生( Kristofer Marinus Schipper)在校内设立了国内首个西方文献典籍中心--“西观藏书楼”。同时充分发挥地处东南沿海,特别是面对台湾的优势,积极开展对台以及对港、澳地区科学技术文化交流,并已成为福建省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科技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

● 基础设施和公用服务体系

学校目前有怡山校区、上街校区、铜盘校区以及厦门工艺美院校区四个校区,占地5000多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14亿元;校图书馆藏书146余万册,电子图书70余万册,并引进EI、CA等中外全文数据库近百种;校计算机网作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福建省网主节点和福州网络中心,已于1995年11月与国家教科网及INTERNET联网,并免费开放对国内外网络资源的访问。

● 校训

明德至诚   博学远志

二、学校荣誉

我校为福建省属唯一的一所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近年来,学校先后被省委授予“福建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称号,两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多次被省政府授予“文明学校”称号。

三、“十一五”发展规划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事业发展的全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将着重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后劲。以注重办学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为工作着力点,稳定本科办学规模,适度增加研究生和各类社会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数量;加快培育和提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继续争取重点建设学科项目的突破,带动重要学科平台的形成和完善,努力使“十五”期间具备良好基础的重点建设学科项目有较大的进展;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老校区功能规划,构建协调发展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大力拓展国际和区域合作领域,使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建设东南强校的下一阶段目标,为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挥更大作用,为国家和福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务。

发展目标:

发挥学科资源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重点建设学科的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培育若干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以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在重要教学环节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扩大科技项目的开拓领域,注重提升项目的成功率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理顺学术责任和行政责任的关系;以“人才强校”为战略方针,推进“学科带头人加创新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校内管理体制的改革;统筹新、老校区功能布局,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和校园环境建设;全方位扩展开放式办学格局。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全面建设和改革发展,增强学校的办学综合实力,加速推进学校从教学主导型向教学研究型的转变,取得建设东南强校奋斗目标的重要阶段性进展,为下一个十年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现任书记和校长

吴敏生 校长

现任中共福州大学委员会常委,福州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敏生,男,1946年8月出生于福建省平潭县。1965年考入清华大学,197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清华大学党办副主任、机械系党委副书记等职务。1988年至1993年两度赴德合作研究,在德国亚琛(Aachen)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教务长、兼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等职。2002年8月,经福建省委与清华大学会商,出任福州大学校长。

在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坚持在焊接过程控制和质量检测等方面开展教学科研业务工作。先后承担国家“六五”攻关项目以及工业界合作项目多项。1984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自90年以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六五”攻关验收后的推广项目4项,工业界合作研究项目3项。分别于1990年、2002年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1998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近年发表的学术类文章和教育类文章80多篇。

兼任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教改协作组秘书长;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工作指导小组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兼职教授;福建省三明市政府顾问以及福州市政府科技顾问;《中国大学教学》杂志编委。

地    址: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工业路523号

邮    编:350002

电    话:86-0591 83713866

传    真:86-0591 83713866

电子信箱:

中文网址:

英文网址:

王豫生

现任中共福州大学委员会书记,研究员。

王豫生,男,1949年9月生,山西省朔州市人,中共党员。1969年1月上山下乡,到顺昌县仁寿公社插队,1971年8月在清流县国营5357厂工作,1972年11月考入福建师范大学中文专业,1975年7月大学毕业后先后在福建省教育局普教处、福建省委宣传部文教处、福建省人民政府文教办教育处工作。1983年6月任福建省高教厅教育处副处长。1985年11月至1990年12月先后任福建省教育委员会政教处副处长、办公室副主任、政教处处长。其中,1985年11月至1987年12月任建阳地区教育局副局长(挂职)。1990年12月任福建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1993年任福建省教育委员会主任助理。1994年1月任福建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2000年3月任中共福建农业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书记。2000年9月任中共福建农林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书记。 2006年1月起任中共福州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