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灯榜志愿 > 资讯 > 福建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时间:2009/9/17 22:02:55 浏览次数: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以下简称嘉庚学院)创办于2003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厦门大学和厦门嘉庚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按新的办学机制和模式运作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举办嘉庚学院是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转型的内在需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厦门大学作为福建省唯一一所国家重点大学的聚集和辐射作用,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步伐。学院的创办受到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国务委员陈至立和福建省委副书记黄瑞霖于2003年10月21日为嘉庚学院揭牌,给全院师生以莫大鼓励。

嘉庚学院位于厦门大学漳州校区,依山傍海,与厦门大学本部隔海相望。校园环境怡人,建筑宏伟大气、独具一格,堪称“花园式学府”。学院教学硬件优良,拥有一流的图书馆、实验室、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普通电脑房、艺术专用电脑房、琴房、舞蹈练功房及其他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学生生活园区设施完善、安全舒适。学生公寓4人/间,每间公寓配有热水器、空调、4部电话、4个校园网接口、4个宽频接口;园区内配有电视机、洗衣房、乒乓球桌等设施;园区附近有银行、超市、邮局等服务机构及各类运动场所。

学院依托厦门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目前,嘉庚学院设有中文系、法律系、英语系、日语系、音乐系、管理系、国际经贸系、财政金融系、新闻传播系、艺术设计系、电子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土木工程与建筑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等16个系,33个本科专业,42个专业方向。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目前有在校生4800多人。学生毕业时,符合毕业条件的,由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颁发全国统一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实行电子注册;符合厦门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由厦门大学颁发学士学位证书;接受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教育,且符合条件的学生,还可同时获得国外合作方授予的学士学位。

学院自创办以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原则,切实为学生提供人性化、一流的教育与服务。学院确立了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建构了新型的课程体系,设置4大教育模块:技能教育模块、通识教育模块、学科教育模块和专业教育模块。在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学生能力(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努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的需要(即复合型的、一专多能的专业人才),适应学生个人发展多层次、多样化(如求职、深造和留学等)的需求。

学院努力聘用高素质的教师,建立一支高水平、重职责、有爱心的教师队伍。在历年的授课教师比例中,学院的教授比例维持在10%左右,副教授比例维持在30%左右。在学院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外籍教师的人数也不断增加,目前已有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黎巴嫩等各国的外籍人员加盟我院专任教师队伍。

自嘉庚学院成立以来,学院全体同仁秉承“敬业、务实、创新、合作”的办学理念,积极进行办学体制、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探索,充分利用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高等教育的优势,用质量打造品牌,以创新推动发展,努力将嘉庚学院办成国内同类高校中一流的、获得国际广泛认可的、以有效教学见长的一所新型本科大学,尝试走出一条符合我国独立学院发展的新路。

二、办学特色

(一)、规范的学院管理体制

嘉庚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作为学院的决策机构,董事会全权负责学院的管理运作。董事长为学院法定代表人。学院院长由董事会推荐报厦门大学任命。学院设立由院长主持的院务会,研究决定学院的发展规划、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对外合作与交流等各项重大决策,并负责评估、监察学院的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学院设立学院办公室、发展规划部、招生与就业指导办公室、教务部、对外交流与合作部、IT服务中心、信息管理部、学工部、团委、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资产与后勤管理部等一系列相关部门,负责学院各项工作的实施。学院实行院、系二级管理,各系主任由院务会讨论决定后,由院长聘任。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运作。

(二)、面向市场的办学理念

独立学院是改革开放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创新和高速发展的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飞速发展,逐步走向世界背景下人才市场需求多元化的产物。基于这一认知,嘉庚学院树立了面向人才市场办学、通过市场谋求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办学理念。学院直接面对多层次、多种类的人才市场需求和多选择、多变化的个人发展诉求来确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业设置和改革课程体系。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学院大力开展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截止2006年6月,共与省内各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基地51个。实习基地的拓展为嘉庚学子高效、有序地开展各项实习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学生今后就业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的核心工作是培养人才。对人才要素的界定和需求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同步加剧,知识化与信息化的全面展开。这一时代特征是嘉庚学院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立足点。

人才培养的根本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应着力于加强学生能力(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人才培养应当努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的需要(即复合型的、一专多能的专业人才),适应学生个人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如求职、深造和留学等需求)。

因此,嘉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被归纳为12个字: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

2006年4月1日,“走进企业”系列活动第一站行程——走进“可口可乐”

(四)、新型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基于这一考虑,嘉庚学院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以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人才市场的多元需求。学院在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块、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依照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设置了4大教育模块:技能教育模块、通识教育模块、学科教育模块和专业教育模块。

过于狭窄的专业设置和与此配套的僵硬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以往高校培养模式的一大弊端。拓宽课程口径,加大非专业课比重,以求开阔学生视野,是消除上述弊端的有效手段。嘉庚学院把专业课与非专业课比例把握在50:50左右。

以往僵硬的课程体系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为学生预先设置了过多的必修课,从而使学生失去了依照自己兴趣和目标选择课程的空间,同时也使学生失去了为自己设计人生道路,并为此选择实现路径的锻炼机会。大幅度增加选修课,拓宽学生选择课程的空间,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是嘉庚学院改革课程体系的一个主要内容。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掌握在40:60左右(不包括基本技能课)。

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以往课程体系的又一明显特点。为了改变这一偏颇,学院设置了技能教育模块,有意识地加大了基本技能课和实践教学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直接实施者。高水平教学的提供和成功的人才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嘉庚学院努力聘用高素质的教师,建立一支高水平、重职责、有爱心的教师队伍。学院努力以三种形式来建构教师队伍:一是从厦门大学丰富的教师资源当中严格挑选出一批年富力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形成兼职教师队伍;二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种优秀专业人才,组成包括为数众多的留学归国者及来自各国的外籍教师的专任教师队伍;三是面向与学院开设的学科专业密切相关的企事业单位,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到学院开设系列讲座,形成学院的特色教师队伍。

(六)、强力推进的国际合作

开门办学,强力推进国际合作,是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一直遵循的办学宗旨。这不仅能为嘉庚学子的求学开拓更广阔的选择空间,而且对于学院学习国际先进教育经验,推动教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嘉庚学院自2003年办学以来,已积极地与来自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开展了校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英国赫尔大学(Hull University)、英国卢顿大学(Luton University)、日本长崎国际大学等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学生可在2+2或3+1的合作办学框架内申请到国外继续求学,或进一步攻读硕士学位。今后,学院还将继续与国外知名大学洽谈,逐年扩大和丰富对外合作的范围和形式。

2006年4月5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与英国鲁顿大学(Luton University)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七)、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的本质与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源动力。嘉庚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原则,把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相信学生摆到了教育的首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学生自主选修课程、自主选择学习进程、自主评价教师,目的是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我会学”的境界转化,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发展个性特长,以适应未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

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原则还体现在创新务实的学生工作中。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院与学生携手共进,一年一度的“院长与学生对话会”成为学院的常规特色活动。在对话会上,院长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一方面向学生通报学院的办学成果和工作进展情况,另一方面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建议,为学生答疑解惑。而为了加强日常生活中与学生的沟通,学院还推出了一个名为“谈心日”的活动,每周安排一天,倾听学生的心声。

嘉庚学院常规特色活动——院长与学生交流会

(八)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能够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在学院积极的支持和鼓励下,学生共建立了30个社团,自办了多种刊物,组织了“社团游园日”、“社团周末文化广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在积极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同时,学生们也十分热心公益事业,慰问低保家庭、探访孤寡老人、营造海岸红树林、创建无烟校区等活动使学生们在向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九)创新务实的学风建设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原则,就是要使学院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良好学风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嘉庚学院自创办之日起,就下定决心,创新务实地开展学风建设。学院从狠抓考风考纪入手,考场随机排座和蔽名改卷这两个创新性的考试制度,有效地遏制了作弊行为的发生;而召开学生考前动员会、组织监考教师考前培训、严格监管考试过程、规范考务工作流程、严肃起理违纪人员等做法,都对考试作弊起到了有力的约束和惩治作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考试环境,也为形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学风奠定了基础。

三、发展规划

制度创新永远是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全体师生将秉承“自强不息,至于至善”的校训,充分利用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高等教育的优势,竭尽全力,不断推进教育制度创新,将嘉庚学院办成国内同类高校中一流的、获得国际广泛认可的、以有效教学见长的一所新型本科大学。学院将在今后的五年中朝着下列目标发展。

(一)、稳步扩大办学规模

学院现有在校生4800多人,计划到2010年,学院在校生人数达到12000人。与办学规模扩大相适应的,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至2006年9月,作为校区第二期工程新建的公共教室B号楼、人文大楼、各种学科实验室以及中部学生宿舍等设施都将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校区的第三期建设工程也将启动。

(二)、逐步优化学科结构

学院将依托厦门大学雄厚的学科基础,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开设新颖、系统、适用的学科,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2006年嘉庚学院的招生专业为33个,计划到2010年,学院专业数将增至45-50个。

(三)、创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学院办学质量的关键。在未来的几年,学院将加大教学人才的引进力度,以人为本,努力建构户口、档案、住房等一条龙的人才引进服务体系,积极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完善富有嘉庚学院特色的教师服务责任制,为引进人才、促进教师工作方式的优化提供基本的条件保障,力求打造一支高水平、重职责、有爱心的教师队伍。

(四)、推进国际化办学道路

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办学空间,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是嘉庚学院发展的重要方向。学院计划到2010年,与10-15所国外院校达成合作办学协议,并在合作办学的模式上实现新的发展,在现有的2+2、3+1的合作办学模式基础上,努力推进3+2、4+1等合作办学的新模式。

(五)、推行与完善完全学分制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主题要求实行完全学分制。2006年5月,嘉庚学院首个分院——国际商学院正式成立。该分院将国际经贸系、管理系、财政金融系纳入统筹管理,实现三系教学资源、管理资源的共享,并在课程设置和教师队伍整合等方面大胆进行新一轮改革,成为学院推进完全学分制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今后的几年里,学院将在教务系统软件开发、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力争在2008年初步推出完全学分制。在2010年全面实行完全学分制。

(六)、加快能力教育步伐

嘉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推进能力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复合型、一专多能人才为目标。今后五年,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学生能力教育,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保证课堂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学院将加大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投入力度。除了支持和鼓励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邀请更多的专家学者举办丰富多彩的讲座以外,学院将积极推进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强化岗位适应性,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五、学院领导和相关信息

院长:王瑞芳

副院长:戴一峰

副院长:李初环

党总支副书记:张必华

地址:福建省·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厦门大学漳州校区

邮编:363105

电话:0596-6288506

传真:0596-6288214

电子信箱:jgxy@xujc.com

网址:www.jgxy.xmu.edu.cn (教育网)/ www.xujc.com (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