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灯榜志愿 > 资讯 > 福建
哪些高校2018年在福建的招生人数最多
时间:2018/12/7 22:55:18 浏览次数:

选择一所院校的因素,除了地域、分数、学费等因素以外,招生及录取人数也是需要考虑的项目之一。   2018年哪所高校招生人数最多?考生的机会最大呢?特意整理了招生大数据,速看!(此为本一高校的招生计划,后续会发布本二高校的招生计划)   从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   01   2018年“985”“211”高校在福建省录取人数比去年稳中有升,其中“985”高校录取人数比去年增加100多人。   北京大学在闽录取人数连续三年过百,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人数比去年增加10人;   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0多所高水平大学增加了在闽录取人数,录取人数超百人的省外高水平大学达24所。   02   国家公布的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除了北京师范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在本科提前批招生外,其余40所高校在福建省本科一批均有安排招生计划。   特别说明:很多同学会问,为什么每次本一批里总是没有北京师范大学的身影,人家全部计划放在福建省提前批招生。

对比了2017年和2018年哪所院校的招生计划最多?具体可查看下表↓   理科版   注:按计划招生人数排列

【理科版】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018年招生计划最多的排名依次为: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的招生计划比2017年增加129人。   TOP3的院校情况↓   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学校开放办学水平居福建高校前列】学校是教育部中国政府留学生奖学金接受院校,有美国、加拿大、苏丹、泰国等六大洲49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在校学习、研究。与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名校联合举办4个本科专业教育项目,居福建省高校首位;与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合作共建了全球第二所农业特色孔子学院。学校率先对台湾开展单独招生,与台湾中兴大学、台湾海洋大学等举办6个闽台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是福建省高校与台湾“一流顶尖大学计划”高校合作办学的第一家。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创建于1937年,前身是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首任校长侯宗濂(1900年-1992年),系中国近现代著名生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在8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以造就优秀人才、推动科技进步、服务社会发展、弘扬先进文化为己任,逐渐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校训,成为一所以医为主,理、管、法、文、工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和集教学、科研、医疗、预防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省属重点建设高校,是福建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和医疗预防保健中心。   文科版   注:按计划招生人数排列

【文科版】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018年招生计划最多的排名依次为:闽南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2018年的招生计划比2017年增加25人;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的招生计划比2017年增加16人。   TOP3的院校情况↓   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师范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大学。由原龙溪师范学校于1958年春设立师范大专班发展而来,同年9月在师范大专班的基础上成立漳州大学师范学院。1959年春,在原漳州大学师范学院的基础上建立漳州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复办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并更名为漳州师范学院。2013年4月,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2012年,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招生计划增多说明了什么?   1.招生计划多,就意味着进入高校的机会更大;   2.如果你的分数不是特别的拔高,可以尝试着报考计划比较多的院校,因为录取的机会相对来说也比较大。   填报建议有哪些?   填报志愿前,考生选择的志愿定位要准   a、是填报省内院校,还是填报省外院校?省外院校是否有省份要求?还是都报?   b、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c、是选学校的类别;还是考虑专业类别(如医学类,建筑类)?   考生自己的考分排位要清楚   a、考生高出本一批分数线几分?   b、考生是否考虑今后的就业情况?   c、心仪的专业,就业去向及就业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