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科目名称:生物化学 一、考试的内容、要求和目的 1、考试内容:按照章节详细列出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糖的化学(考核比重:5%) 第一节概述 1.糖的概念、分布 了解糖的概念,结构特征及其分类。重点掌握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的组成及结构特征。 2.生物学作用 了解糖的生物学功能 第二节多糖的化学 了解多糖的分类,重点掌握常见多糖的结构特征及作用。 第二章脂类的化学(考核比重:5%) 第一节脂类的概念、分类及生理功能 熟记脂类化合物的分类、结构特征及生理功能。 第二节单脂的化学 1.脂肪的化学结构 重点掌握脂肪的组成成分及结构特征。 2.脂肪酸 重点掌握脂肪酸的特点,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及脂肪酸的理化性质。 第三节复合脂的化学 1.磷脂的结构 熟悉磷脂的组成成分及生物学作用 2.糖脂的结构 了解糖脂的组成成分及生物学作用 3.胆固醇的结构 熟悉胆固醇的结构特征及生物学作用 第三章维生素(考核比重:5%) 第一节脂溶性维生素 了解脂溶性维生素的分类及特点,重点掌握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及维生素K的别称、活性形式、生理功能、及缺乏所导致的疾病。 第二节水溶性维生素 了解水溶性维生素的分类及特点,重点掌握各种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的别称、活性形式、生理功能、及缺乏所导致的疾病。 第四章蛋白质的化学(考核比重:10%) 第一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了解蛋白质生物学功能、元素组成及含氮量,重点掌握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掌握氨基酸的分类及每一种氨基酸的结构特征。重点掌握氨基酸的等电点、紫外吸收和茚三酮反应。熟悉常见的活性肽的结构组成及生理功能,如谷胱甘肽。 第二节蛋白质分子结构 1.一级结构 熟悉一级结构的定义及其所需作用力,了解一级结构测序方法。 2.二级结构 熟悉二级结构的概念、种类及其所需作用力。掌握超二级结构的概念和α-螺旋结构要点。 3.三级结构 熟悉三级结构的概念、特点及其所需作用力,掌握结构域的概念,了解肌红蛋白的功能和结构。 4.四级结构 熟悉四级结构的概念及其所需作用力,掌握亚基的概念,了解血红蛋白的功能和结构。 第三节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1.一级结构与功能关系 掌握一级结构决定蛋白质高级结构。 2.空间结构与功能关系 掌握肌红蛋白与血红蛋白异同点,熟记协同效应和变构效应的概念。 第四节蛋白质理化性质 1.蛋白质理化性质 掌握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如等电点、胶体性质、变性、复性、沉淀、颜色反应等。 第五节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1.蛋白质的提取 了解蛋白质材料的选择,组织细胞的粉碎和提取的原理。 2.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重点掌握透析、盐析、等电点沉淀法、有机溶剂沉淀法、分子排阻色谱法及其离子交换层析法等的原理。 3.蛋白质纯度的鉴定和含量测定 熟悉蛋白质纯度的鉴定方法及常见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第五章核酸的化学(考核比重:10%) 第一节概述 了解核酸的分类及分布、组成及连接方式。重点掌握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 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 1.DNA的二级结构 重点掌握DNA的双螺旋模型要点。 2.DNA的三级结构 熟悉DNA的正负超螺旋及染色体、核小体的概念。 第三节RNA的分子结构 1.mRNA 重点掌握mRNA的结构特点、功能。 2.tRNA 重点掌握tR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的特点及其功能 3.rRNA 重点掌握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中rRNA种类及功能。 第四节核酸的理化性质 1.紫外吸收 2.变性 重点掌握变性的定义、方法、理化性质变化等。 3.复性和分子杂交 重点掌握其定义、退火及减色效应的概念。 第六章酶(考核比重:15%) 第一节概述 了解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同点,熟记酶的特殊性(高效性、特异性、可调节性)及酶特异性的类型。 第二节酶的化学本质与结构 了解酶的定义和分类,重点掌握酶的活性中心,结合基团与催化基团的功能。熟记酶的辅助因子与功能。 第三节酶促反应动力学 重点掌握影响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各种因素,重点掌握各种酶抑制剂的类型,作用机制,并能举例说明。 第四节酶的多样性 熟记酶活性调节的方式,酶原概念和酶原激活的过程,重点掌握变构调节和共价修饰调节的概念,熟记同工酶的概念。 第五节酶的分离、提纯及活性测定 熟记酶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活性测定的方法。 第七章生物氧化(考核比重:10%) 第一节概述 1.生物氧化的概念 2.生物氧化的特点 第二节线粒体氧化体系 1.呼吸链 重点掌握呼吸链的定义、组成、种类和电子传递顺序。 2.ATP的生成、利用与储存 重点掌握氧化磷酸化与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概念。 3.胞浆中NADH进入线粒体的转运机制 熟记胞浆中NADH的转运方法。 第三节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了解微粒体氧化体系,过氧化酶体氧化体系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第八章糖代谢(考核比重:10%) 第一节概述 了解糖的消化与吸收的部位和过程。 第二节糖的无氧氧化 熟记糖酵解与糖酵解途径的概念,重点掌握糖酵解的部位、关键酶、过程和生理学意义。了解糖酵解的调节过程。 第三节糖的有氧氧化 熟记糖有氧氧化的概念与发生部位,重点掌握三羧酸循环的过程,关键酶,意义等相关所有知识点。 第四节磷酸戊糖途径 了解磷酸戊糖途径的定义及发生部位,重点掌握HMS特点及生理意义,熟记其关键酶的调节。 第五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熟记糖原两种形式及其功能,了解糖原的结构特点,重点掌握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代谢的过程及其关键酶。 第六节糖异生 熟记糖异生的定义及发生部位和原料,了解糖异生的过程,熟记乳酸循环过程及生理意义,重点掌握糖异生的调节。 第七节血糖水平的调节 熟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水平的调节过程。 第九章脂代谢(考核比重:10%) 第一节概述 了解脂类的定义、分类、脂肪消化与吸收的部位及过程 第二节脂肪(即甘油三酯)分解代谢 1、分解代谢 熟记掌握脂肪动员的概念。重点掌握β氧化的部位,组织,脂肪酸的活化,转运的载体,过程及其生理意义。了解其他氧化方式: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过氧化酶体脂肪酸氧化、奇数C原子脂肪酸氧化、α-氧化、ε-氧化。 2、酮体的利用和生成 重点掌握酮体的定义及其意义。 第三节脂肪(即甘油三酯)合成代谢 1.甘油合成 2.脂肪酸的合成 重点掌握脂肪酸合成的部位、原料来源、、过程及其关键酶。熟记脂肪酸链延长的特点。 3.甘油三酯的合成 了解甘油三酯合成的部位及途径 第四节磷脂代谢 1.几种重要的甘油磷脂 熟记卵磷脂、脑磷脂、心磷脂的结构特征及作用。 2.甘油磷脂合成 了解常见甘油磷脂合成的方法。 第五节胆固醇代谢 1.胆固醇合成 重点掌握胆固醇合成的部位、原料、大致过程、关键酶及其调节。 2.胆固醇转化 掌握胆固醇在不同组织器官可转化成3种物质。 第十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考核比重:10%) 第一节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掌握氮平衡,蛋白质营养价值(必需氨基酸)及蛋白质的互补作用的概念。 第二节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和腐败 1.消化和吸收过程 熟知蛋白质消化和吸收的部位、形式、机制及γ-谷氨酰基循环的过程。 2.蛋白及其消化产物在肠中的腐败作用 掌握腐败的概念及作用。 第三节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1.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注意催化每种脱氨基所需的辅酶、主要脱氨基形式、联合脱氨基的发生部位。 2.氨基酸脱羧基作用 重点掌握常见氨基酸脱羧基后的产物。 3.α-酮酸的代谢 熟记生糖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分类。 4.氨的代谢 熟记血氨的来源及血氨的去路,了解氨的转运,重点掌握尿素循环的概念及生成尿素的过程,部位,关键酶和酶的调节等。 第十一章核酸与核苷酸代谢(考核比重:10%) 第一节核酸的消化与吸收 熟悉体内核酸的存在形式,消化过程。 第二节核酸的分解代谢 1.嘌呤碱分解代谢 重点掌握嘌呤碱基分解代谢的场所,产物,过程。痛风病因及治疗机制。 2.嘧啶碱分解代谢 熟悉嘧啶碱基分解代谢的场所,产物,过程。 第三节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1.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重点掌握嘌呤碱基结构及元素来源、合成两种途径定义,合成部位及过程。 2.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重点掌握嘧啶碱基结构及元素来源、合成两种途径定义,合成部位及过程。 3.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 熟记核糖核苷二磷酸的还原,脱氧核糖核苷的磷酸化。 2、考试的要求和目的 通过本考试了解考生对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特性及基本功能的掌握情况,并了解考生对各种生物大分子的代谢过程的掌握情况。并初步掌握考生在今后本科学习需要强化和巩固的知识。 二、考试的形式和结构 1、考核形式:闭卷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题型及赋分:名词解释约20%、单项选择题约20%、填空题约20%、问答题约40% 4、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30%,中等难度题约45%,难题约25% 5、对考试辅助工具的要求:携带钢笔、圆珠笔或中性笔,禁止携带计算器。 三、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参考教材:《生物化学》(第八版),姚文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
2024/8/8 11:42:14
2024/6/16 11:51:01
2024/6/10 21: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