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尖子能吟诗诵词,文科尖子照样拿得出科技创新论文”。作为全上海综合实力最强的高中之一,复旦附中每年有30%-40%的学生能享受出国交流的学习机会,但到街道去参与社区实践,或者到西部山区与当地学生同上一周课还是“头一回”。这是复旦附中日前正面向全体师生推出的一个名叫“菁英计划”的项目,在复旦附中校长郑方贤教授看来,这个时代的菁英学生既要具有国际化视野,更应有草根精神。“我们想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社会。” 作为上海最好的学校之一,复旦附中最初想到要在全校推广这个“菁英计划”的初衷是什么? 郑方贤: 复旦附中始终秉承复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素以教风学风严谨踏实、学生 础厚实闻名。基近年来,在继承发扬传统特色的同时,“基础”对 的内涵重新研究确定,除了知识、技能层面的培养,复旦附中的师生都发现原来自己天天接触的社会并不是中国的全部、原来拼搏上名校并不是高中生唯一的生活方式……作为探索,我们推出了“菁英计划”——通过各类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引导学生树立志向,然后以学生自愿为原则,组织他们深入西部山区学校和城市街道社区,通过短暂的生活经历开展国情教育。计划课程分成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贫困地区考察)、海外交流等模块。从今年起入校的高一学生,都要在高中三年参与三大模块的课程。 那么,参加这项“菁英计划”的学生需要经过选拔吗?如何选拔? 郑方贤: 对“菁英”的人选不以成绩论“英雄”,而是以能吃苦为“标准”!选拔采取自愿报名的办法,校方利用一周“社会实践”的时间,由老师带队,深入到贵阳息烽乌江复旦、重庆西沱中学和上海杨浦殷行社区(街道),参与社会实践和体验生活。面试一开始就淘汰了不少学生,这个问题就是“你能否接受一周不洗澡”。最后通过选拔的100名学生共分三路,一批去殷行街道了解社区基层的工作情况;一批到重庆西沱中学和贵州乌江复旦中学,和当地中学生一起上一周课,还必须带着自己想了解的课题去做一次调查,到当地学生家中去做一次客,和当地的老师交流一次。往后,学校还计划让学生到当地同学家里去住一周,就像到国外交流常常住在当地学生家一样。
2024/8/8 11:42:14
2024/6/16 11:51:01
2024/6/10 21: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