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灯榜志愿 > 资讯 > 辽宁
揭秘:“高考最牛班”到底牛在哪儿
时间:1900/1/1 22:57:17 浏览次数:

2010年高考结束,大家的目光不仅放在某个“牛人”身上,也聚焦在某些班级、某些学校身上,“最牛校”、“最牛班级”成批被晒在网上,他们以极高的高考分数、奇高的名校录取率脱颖而出,成为网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搜罗一下这些“最牛班”,立马找到相关网页约1.72万篇、相关新闻约814篇,“最牛班级”中有“本科上线率达到100%”的,有“全部上重点线”的,有“50%以上过650分”的,有“最牛文科班,全省(海南)前十占六席”的,还有“高考平均分630.79分”的,还有名副其实的“清华北大班”。引起一片哗然,惊叹之余,甚至有人戏称,这和中500万的大奖难度差不多。

  在全国各地,一个接一个“神话”出现,没有最牛,只有更牛,一个又一个高分班级在不断刷新着纪录,一个又一个“最牛班”为家长所津津乐道。好像那意思,不管孩子的学习基础如何,只要送往“最牛班”,可以个个上清华北大。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最牛班”往往都是学习风气最好的班级,但同时也都是该校教师力量最强大的班级,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班级也一定是集中了全校尖子生的“梦之队”。如果在往上追溯,几乎可以断定的是,“最牛班”所在的学校也一定是搜罗了该地区尖子生的班级。

  与“最牛班”映衬的是,由于我们的教育资源分配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一定会有“不牛班”,在有的地方高中甚至好几年一个重点大学都考不上。当“最牛班”已经成为风气的时候,我们看到,大量高中每年都要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一次“掐尖行动”,把全校“学习好”的同学集中在一个班级,配备最有经验的教师,配备最好的教学设备,优中选优,把学习最好的学生扒堆。这样做的效果立竿见影——同时,那些学习“不牛”的学生也被扒堆在一起。没有了好学生的传帮带,不好的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不好——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一个学校学生考上名校的效应一定会大于名落孙山的效应。

  就连初中,在不少学校也是实行“初三扒堆”政策,“精英班”、“尖子排”出类拔萃,这时候我们发现,所谓的素质教育,多数停留在口号阶段。呵护那些“好学生”,学校倾尽全力,当然,一碗水端歪了,这边热乎了,那边就冷清了。

  让“最牛班”少些,再少些,才好,才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