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灯榜志愿 > 资讯 > 综合资讯
这些常见的高考招生录取骗局需注意!
时间:2023/7/25 22:50:30 浏览次数:

 

在后高考阶段,没有人不希望自己能被心仪的大学录取,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步入梦寐以求的大学深造。一些骗子看中这些心理,只要略施小计,便有机可乘。所以,渴盼能早些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家长和考生们要注意辨别骗子的伎俩。为此,我们特意搜集整理了一些有关高考招生录取的骗局供您参考。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骗局。

 

1、伪造录取通知书

 

诈骗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类似此类骗局的手法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骗子的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

 

2、“野鸡大学”假冒正规院校招生

 

“野鸡大学”也称“虚假大学”“学店”,其以谋利为目的,通常采用与知名大学院校容易混淆的名称,以混淆视听的方式招收学生,乱发文凭。这些学校都具备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涉嫌伪造售卖虚假学历文凭证书、涉嫌非法招生或网络诈骗的虚假大学。

 

这类“野鸡大学”在全国各地招募招生代理,会把自己和某些知名的正规大学混在一起,借助电话和网络进行招生从而骗取学生学费,2018年人民日报发布的“虚假大学名单”中,全国有381所“野鸡大学”进入黑名单,其中不乏“北京工商管理大学”这样如雷贯耳的虚假大学。

 

3、艺术类院校提前录取

 

诈骗分子冒充某大学招生办,打电话给受害人,称因部分院校提前招生,受害人的录取状态为"自由可投”或者有些谎称有“内部指标”,如果想被学校录取,需提前交纳学费或交钱疏通关系等,否则有退档无法录取的风险,为打消受害人顾虑,诈骗还通过QQ或微信给受害人看了仿造的学校招生公文,受害人深信不疑,当即交付保证金,从而被骗。

 

4、分数不够,花钱可“补录”

 

“补录”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

 

5、凭借“定向招生”诈骗

 

一些诈骗分子利用国家定向招生政策,欺骗考生和家长,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所谓“定向费”,以骗取考生家长的钱财。


图片2.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6、打着“预科生”的幌子进行诈骗


根本没有所谓的“预科生”,以“预科生”名义进校后不能办理录取手续,不能取得学籍。一些不法分子借机而动,四处搜罗生源,向违规招生高校推介,向家长收取巨额好处费、信息费。

 

7、混淆教育模式行骗

 

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是多样的。一些招生骗子故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考生,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大学。家长花钱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入学之后才发觉上当受骗:就读的根本不是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网络学院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8、自费出国留学“黑中介”

 

近年来,很多学生在高考后选择自费出国留学,这催生了大量的留学中介机构,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上的留学中介机构良萎不齐,甚至有一部分是没有资质的“黑中介”,谎称可以办理出国留学业务招摇撞骗。

 

9、谎称帮忙申请助学金、补贴

 

诈骗分子自称为教育局或学校招生办的工作人员,可以对困难考生或者成绩优异的考生提前发放助学金、奖学金,声称再不领就要过期,考生如果想领取该助学金、奖学金需要提前将学费等汇入学校账户,然后诈骗分子指引考生进行转账汇款,从而完成诈骗。

 

10.招生诈骗。

 

招生诈骗类似高考诈骗,该类案件中犯罪分子基本都是虚构自己有替他人办理入学的能力,他们经常虚构自己是机关领导干部,领导秘书等,有时还虚构自己是各高校教师。

 

高等学校招生诈骗是近年来较为多发的一种诈骗活动,不法分子主要以高等学校招生预录取状态的高考学生为特定对象,利用考生及家长强烈的入学愿望,通过发布虚假信息等手段,诱惑学生及家长,谋取钱财的行为。